生活垃圾计量收费,效果如何?
发表时间:12/7/2017 1:55:00 PM
目前,我国600多个城市中,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为垃圾问题所困扰,堆存的垃圾总量达70亿吨,垃圾已侵蚀掉我国80万亩的土地,其对大气、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和大量滋生的蚊蝇传播的疾病,已成为社会的公害。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,如果得不到科学、有序的收集、分类、运输和处理,势必造成环境污染,危及社会的发展。然而,受困于资金不足、有害垃圾无去处等因素影响,全国各地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10多年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如此语境下,对生活垃圾实行源头计量收费,是一种管理创新之举。
城市生活垃圾处理,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它包括垃圾的收集、分类、运输和处理,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,来支持其正常运转。长期以来,全国大多数城市,垃圾处理系统全凭政府投入资金来运转,投入渠道单一、处理经费短缺等问题,已严重影响到垃圾处理工作的正常开展。因此,垃圾分类应在“征费管理”上破题,本着“谁产出、谁付费”的原则,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,并实行计量收费,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严重不足、分类正确率有待提高、分类链条不畅通等问题。
实行垃圾处理计量收费制度后,市民维护城市环境的意识会增强。对一般市民来讲,因为要缴纳垃圾处理费,而且“多产出、多付费”“不分类、多付费”,使他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。以前扔垃圾,从来没有想到它会如何处理,现在要缴费,市民会突然感觉到环境保护离自己这么近。每年缴纳的垃圾处理费虽然不算多,但是会让他们产生“自己污染、自己负责”的意识,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,以此“倒逼”市民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尽到责任。
更重要的是,生活垃圾计量收费,是一种多赢选择。首先,政府财政负担会减轻。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,并实行计量收费,将改变政府单一投入的模式。同时,在政府牵头、全民参与的前提下,逐步满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,使城市垃圾处理逐步走上市场化、产业化道路,步入“投入,产出;再投入,再产出”的良性发展轨道,从而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体制改革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产业化运作格局。
垃圾先计量登记,再压缩转运,根据垃圾产生量按比例收取处理费用——北京西站地区垃圾已实现源头计量收费。垃圾计量收费这种管理模式,目前已经在很多地方试行,有关管理方表示,将在效果评估的基础上逐步考虑推进生活垃圾计量收费。
增加垃圾处理收费,更像是一种惩罚措施。惩罚就会诱发出躲避,肯定有人会为了不交垃圾计量费而偷倒垃圾,那样的话就成了反面效果。其实培养这类良好习惯,换一种角度,把处罚变成奖励效果会更好。为了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,南京推行垃圾换物已经近4年了。居民可以把家中的可回收物收集起来换取蔬菜、鸡蛋等生活用品。在南京,开展“垃圾换蔬菜”的小区有552个。虽然市民用垃圾换回来的蔬菜并不算多,但是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比较高。
有人会说,积攒了一个星期的垃圾换回这么少的蔬菜,有多大意义?而实际上,“垃圾换蔬菜”对于市民而言,节省的不仅是几个钱,更是那种价值的被认同感。拿着家里的垃圾换各种瓜果蔬菜,这体现的是市民的环保担当。正是由于这种环保担当的价值被认同了,才有了市民的积极参与。
谁不想生活在清洁的家园里?可是,有时我们也会遭遇生活垃圾的困扰。有的人直接把垃圾丢弃在小区附近,造成蚊蝇的滋生。有的人丢弃垃圾不进行分类,只是图自己的一时之快。而这样的丢弃垃圾的陋习,已经严重危害到环境与健康。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,将家中的垃圾积攒起来,交给垃圾利用部门,一方面纾解了垃圾的扰民现象,另一方面也节约了珍贵的社会资源。能够用举手之劳造福社会,市民的荣耀感容易得以提升。